但缺点是这个控制了所有的链接跳转,所以点击外部链接不会跳转到浏览器打开,只会显示下一个章节。
我去英文论坛上搜索了一下,没发现解决方案。
Forum wide moderators
但缺点是这个控制了所有的链接跳转,所以点击外部链接不会跳转到浏览器打开,只会显示下一个章节。
我去英文论坛上搜索了一下,没发现解决方案。
以前怎么不记得有这么个东西。在写wikitext时,特别是经常要用到各种微件和宏,变量什么的,经常就不知道怎么搞了。用这个一查,方便多了。
\define actions()
<$action-log/>
<$action-setfield $tiddler="$:/state/x/test" text=<<event-navigateTo>> />
\end
<$button class="card">
<$action-setfield $tiddler="$:/state/x/test" text={{{ [!is[system]sort[title]]-[tag[X]] +[after{$:/state/x/test}] }}} />
<$messagecatcher $tm-navigate=<<actions>> >
<%if [{$:/state/x/test}compare:number:gteq[1]] %>
<$transclude tiddler={{{ [[$:/state/x/test]get[text]] }}} mode="block"/>
<%else%>
恭喜你,你已经读完了所有内容了!!!
<$button>
<$action-setfield $tiddler="$:/state/x/test" text="1.1.1" />
回到第一章
</$button>
<%endif%>
</$messagecatcher>
</$button>
我这个示例要处理的是,让文本中跳转的链接内容直接显示在这个文本当中。所以用到了$messagecatcher
微件,但和绝大多数文档内容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新手友好的解释。
因为<$action-setfield $tiddler="$:/state/x/test" text=<<event-navigateTo>> />
这一段中,我把<<event-navigateTo>>
改成任意一个条目都能实现。所以我估计肯定是有一个变量名的,但我并不知道这个变量名是什么,怎么写。
然后在开头的define中加入了action-log
微件,直接把所有内容都显示出来了。
直接对应查找就可以了。
透过这个控制台输出,我发现了之前插件里写的宏。那这样看的话,是不是每一个宏在处理TiddlyWiki的交互逻辑时都会运行一遍呢?那一些不常用的宏或许可以避免来提高性能了。
改成这样了,勉强能用吧。感觉这种事情真不好做。
@oeyoews 好,我再试试。
@oeyoews 类似上面图片思源笔记那种形式的。只要足够宽高就可以。大概宽高占比80%就行。
@oeyoews 对的,只要修改宽高就好。当然有更好的样式就更好了。
上面图片的网址。
顺带吐槽一下,这就是我认为TiddlyWiki的不便之处。TiddlyWiki既不像Obsidian那样社区发达,虽然Obsidian是闭源的,但为什么Obsidian插件反而更丰富呢?TiddlyWiki拥有wikitext的编程方式,为什么插件写起来还这么难受呢?现在我都不敢想象如果没有TiddlyWiki舞这个文档,我要如何使用TiddlyWiki。但Obsidian用户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文档,因为markdown的文档多如牛毛。而思源笔记呢,自带了一大堆文档,还有一个中文友好的社区,有太多人愿意为之贡献和付出了。
而且TiddlyWiki国际论坛,几乎从来没有保存解决方案,有也只是一些用户自己保存了一些自己常用的方案。这就导致,如果有新用户进来,他也遇到了这个问题,那么他的解决办法除了直接在社区里提问,就是像我一样去翻整个TiddlyWiki社区论坛讨论,这让我感觉像是翻垃圾堆。因为要看一大堆与我想解决问题无关的内容。
他们一边抱怨没有足够多的贡献者,一边又不愿意自己去做一些发展社区的事情,甚至都让我感觉他们不希望新用户加入,他们可能觉得只要等待,新用户就会自动吸引过来了。
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
我想改一下这个模块的样式,不然宽高实在是不方便。
我最近在做一个弹出设置式的插件,类似于思源笔记或Obsidian的那种形式。
但 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tm-modal不好自定义样式。文档上说可以增加class字段,然后设置值来添加。
我看到论坛讨论这里确实有一个方法,但这个样式做出来之后会有问题。
目前我推了一个之前没有修改的版本在我的插件仓库里,可以帮忙看看。
我感觉也像是css的问题,但问了一天AI了,也没找到原因。这个问题是上面论坛那个解决方案中就有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但令我很奇怪的是,我又在别人的wiki中发现了可以设置宽度。
但又没找到他是怎么设置的,也没有任何形式的说明。
而且他写的代码也没有别的特殊之处,我不知道这个是如何实现的。
论坛上也没有别的解决方案了。
@linonetwo 感觉可以加上。省得他们说只推荐太记的配置模板。我记得刚开始发布太记的时候,知乎下面有就有个评论说他们真正用上了TiddlyWiki,好像一对外国夫妇来着。其实这是个普遍的问题。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对空白版本那么执着,完全理解不了。从配置好的版本一样可以开始构建用户真正想要的版本,而且更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