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杼 用硅基流动的API就好了,免费额度一大堆,用都用不完,反正我在傻瓜酒馆上用deepseekr1跑团都用它。
所见即所得还在这个PR里 https://github.com/TiddlyWiki/TiddlyWiki5/pull/8991 ,预览链接是 https://deploy-preview-8991--tiddlywiki-previews.netlify.app/ ,不过考虑到现在杰里米合PR和太慢,之后我会把它拿出来单独开发,不搞成核心插件了,省得影响我开发效率。
@机杼 用硅基流动的API就好了,免费额度一大堆,用都用不完,反正我在傻瓜酒馆上用deepseekr1跑团都用它。
所见即所得还在这个PR里 https://github.com/TiddlyWiki/TiddlyWiki5/pull/8991 ,预览链接是 https://deploy-preview-8991--tiddlywiki-previews.netlify.app/ ,不过考虑到现在杰里米合PR和太慢,之后我会把它拿出来单独开发,不搞成核心插件了,省得影响我开发效率。
类似抽卡手游里的限时活动,这段时间看到就会想每天肝一肝的那种。
我现在决定在副屏上一直开着周记条目,相当于给自己的提示词,因为启动效应的关系应该能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吧。主要是避免久坐。还有最近健身的时候总觉得胳膊是薄弱点,得多用平常工作的时间加强一下。
用的是太微游戏化插件,用 AI 改代码加上了限时活动的玩法,然后生成了类似手游活动的CSS样式。
因为那时候我新做的所见即所得编辑器才能正式使用,AI功能也是。
主要是上架之后会有一大堆问题反馈,有这两样东西可以自动化地减少很多新手遇到的问题。
现在AI写wiki text已经非常溜了,靠太记这样零配置开箱即用的发行版拉新,等有更多新用户之后应该可以等来一波插件的爆发。
没那么麻烦,直接用太记现有的功能先新建笔记管理起来吧。其实太微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条目增删改查和标签(字段)管理,这些就了解一下界面上按钮的位置。其他功能都是建立在你已经记了很多笔记的基础上才有得玩。
而且其他高级功能后续太记接入AI了直接语言沟通即可,它会帮你操作的。
$:/plugins/linonetwo/title-caption 这个问题我之前遇到过,我就把它解包出来的文件都删了。
可能是CPL哪个版本有bug吧,安装的时候出错了把它给解压了,实际上不应该解压。
如果没看到解压出来的文件那就不用纠结了,应该没啥影响。
你用 vscode 搜看看。有可能是不知何时被编辑过,变成覆盖插件条目的影子条目了。
所以我都是用 modern tiddlydev 来开发,避免被过去的其他东西影响。
Gatha 的作者也推荐说写插件的时候就用专门的生产wiki来做而不是在自己的个人wiki里做。
还是加后缀吧,多一些信息,后面搜索也好搜。
不过也可以放 caption 里,现在命令菜单搜索都支持搜索和展示 caption 字段了。
还有一个 title-caption 插件,可以默认展示caption,如果有的话。
还有个人知识库还是多存一些有关自己的东西为好,知识类的东西比较容易重名,但知识类现在最好都别放进去,我都会先问一下AI,如果AI知道我就不放进去。之后太记内置AI,可以写一个插件自动判断一下AI是否知道,知道了就会提示你也不用加了。
上面的代码块看起来有正确换行呀。
还有分页我现在基本都用高维表格插件了,它就不需要分页,把几十万行直接显示在一起都没关系,因为是基于 canvas 的。然后就用搜索来快速抵达很底下的位置
我应该是 2019-04-19 开始
其实可能一五年左右就在极致俱乐部注意力与知识管理群里面听 PimGeek 推荐过,但那时候只有单文件版,保存很麻烦,而且打开来基本没什么功能,所以当时我主要还是用notion界面又好看,功能又现代又齐全。
不过跟当时的一任女朋友分手之后就不打算继续用Notion了,因为里面记了一些日记吧。就又开始找一个开源的。然后又想起这个了,也是因为正好看到 https://github.com/DiamondYuan/wiki 这个自动保存的脚本,就fork了一下配了一个。
然后因为我也是计算机科班出身,折腾精神强一些,也不害怕折腾和报错,就开始尝试给他加新功能。一开始都是直接用新笔记的方式往里加,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模板和笔记混在一起(加了标签「自改TW」,不过没有版本管理还是容易搞乱),后来就慢慢发现可以基于它实现自己之前设想的很多功能,而且改起来还挺快的。于是就折腾了插件模板,逐渐把东西打包成插件。当时还在用一个把网页包装成桌面应用的开源软件,先是联系他的作者问能不能在启动时自动执行node JS脚本从而启动node JS版还有做自动git备份上传github,发现不太好搞之后就fork了一下然后开始往里面加这些nodejs相关的功能,就成了太记了。我对太微的使用就这么走上了正轨。
反正我整体上也没把它作为一个很重点的东西,就是业余调试调试,本科毕业进了字节也比较忙,业余时间也主要拿来玩游戏,就是自己有需求就手动写代码给他小修小改,当时还没有AI写代码。不过我刚开始用的时候写的那一篇知乎回答后来越来越火,有很多评论问问题,我就干脆要了太微QQ群的群主,然后加上群号宣传,后来很多都是从那片加的群,泰微应该也就是自此开始在国内有稍微多一些用户了,从我刚开始用的时候,那QQ群里可能也就七十个人,后来就变成一千多人。
反正太微可玩性的确挺强的,就像一个模块化的战车,一开始单文件版没法自动保存的版本就是个自行车,然后我骑着它去旅行,慢慢就给它加各种模块,改造成了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