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最新
  • 版块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 太微中文教程
  • 新插件投票看板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太微中文论坛icon

太微中文论坛

  1. 首页信息流
  2. 版块
  3. 讨论
  4. 你使用太微多长时间了

你使用太微多长时间了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讨论
4 帖子 3 发布者 27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机杼机 离线
    机杼机 离线
    机杼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1

    想起以前在社区还做过一个问卷调查,里面有个问题就是你使用太微多长时间了,并伴随着一个问题,你还在使用太微吗。

    大多数人使用太微时间不到一年,长得有一年多。但很多后面都没有使用太微而转向了其他软件。

    我自己大概是2022年左右接触到太微的,2021年其实就在知乎上刷到了林一二的文章,但当时没有电脑用不了。2022年在家上网课,要整理PPT的笔记,便开始接触笔记软件。在这之前,我的笔记都是纸质的,那种厚厚的笔记本一写就是一个学期。

    从notion到tiddlymemo(当时用的是钓鱼插件),再之后是supermemo和TiddlyWiki。该说是奇怪还是意外呢,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遇到obsidian和anki,尽管也看到了类似的文章,但没有去尝试。最后也是唯一的胜出者,TiddlyWiki。

    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中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跟TiddlyWiki相关的,除了玩游戏就是在做跟TiddlyWiki相关的。刚开始研究筛选器和宏,后面开始写一些文档放在太微中文社区教程中,再后来看别人的插件,修改别人的插件来改进。后面也开始自己写插件,先简单后复杂。中间还录制了一些太微教程的视频,还有当时的B站每周直播,中间也尝试写一个完整的系列教程,但总是写不下来,TiddlyWiki实在是太复杂了。折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有时候一个问题就能卡一下午,或者一个晚上。笔记库也是几经变化,之前我的笔记库也有意外丢失的情况,是真的丢失了,根本找不回的那种。但这些并没有阻挡我使用TiddlyWiki。

    我现在仍旧使用TiddlyWiki。之前是用TiddlyWiki管理一切,任务管理,时间管理,书籍管理,笔记管理,分了好几个wiki,但后来又发现在TiddlyWiki中管理一切并不方便。又逐渐迁移到其他软件中。而现在呢,又觉得TiddlyWiki好像可以管理一切,之前遇到的一些问题似乎可以以另一种形式解决。但我没有直接行动。我想等MWS插件基本开发完毕后再尝试。因为MWS插件带来的改变太多了。

    目前我使用TiddlyWiki还算合适,几乎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其实遇到的阻碍很多跟TiddlyWiki无关,反而是我自己没有思考清楚。是用标签还是用字段管理内容,怎么处理层级性,怎么处理自己偶尔产生的想法,链接又如何管理。这些当我想明白后,其实不管是用TiddlyWiki还是Obsidian,我觉得自己都不会遇到问题。但TiddlyWiki实在是太强大了,免费又开源,目前是真的找不到替代。

    当然TiddlyWiki的问题也很多,不然就不会需要5.4.0这种不兼容式更新了。但总体来说TiddlyWiki是变得更好了。

    不过软件毕竟是工具,使用TiddlyWiki并不一定要排斥其他的,我偶尔也会使用Obsidian或者思源笔记。目前我看电子书就是用思源笔记。扬长避短才能为我所用。

    TiddlyWiki已经20年了,完全有理由相信TiddlyWiki可以再用20年。现在AI发展迅速,AI笔记软件也层出不穷,但TiddlyWiki仍旧值得尝试和学习。不过也许未来TiddlyWiki也会结合AI,还是拭目以待吧。

    2025年5月5日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1
    • oeyoewsO 离线
      oeyoewsO 离线
      oeyoews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2

      mws就别等了吧

      机杼机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机杼机 离线
        机杼机 离线
        机杼
        回复了oeyoews 最后由 编辑
        #3

        @oeyoews 为什么这样说,感觉MWS挺好的啊,但就是不知道啥时候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linonetwoL 离线
          linonetwoL 离线
          linonetwo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4

          我应该是 2019-04-19 开始

          图片.png

          其实可能一五年左右就在极致俱乐部注意力与知识管理群里面听 PimGeek 推荐过,但那时候只有单文件版,保存很麻烦,而且打开来基本没什么功能,所以当时我主要还是用notion界面又好看,功能又现代又齐全。

          不过跟当时的一任女朋友分手之后就不打算继续用Notion了,因为里面记了一些日记吧。就又开始找一个开源的。然后又想起这个了,也是因为正好看到 https://github.com/DiamondYuan/wiki 这个自动保存的脚本,就fork了一下配了一个。

          然后因为我也是计算机科班出身,折腾精神强一些,也不害怕折腾和报错,就开始尝试给他加新功能。一开始都是直接用新笔记的方式往里加,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模板和笔记混在一起(加了标签「自改TW」,不过没有版本管理还是容易搞乱),后来就慢慢发现可以基于它实现自己之前设想的很多功能,而且改起来还挺快的。于是就折腾了插件模板,逐渐把东西打包成插件。当时还在用一个把网页包装成桌面应用的开源软件,先是联系他的作者问能不能在启动时自动执行node JS脚本从而启动node JS版还有做自动git备份上传github,发现不太好搞之后就fork了一下然后开始往里面加这些nodejs相关的功能,就成了太记了。我对太微的使用就这么走上了正轨。

          反正我整体上也没把它作为一个很重点的东西,就是业余调试调试,本科毕业进了字节也比较忙,业余时间也主要拿来玩游戏,就是自己有需求就手动写代码给他小修小改,当时还没有AI写代码。不过我刚开始用的时候写的那一篇知乎回答后来越来越火,有很多评论问问题,我就干脆要了太微QQ群的群主,然后加上群号宣传,后来很多都是从那片加的群,泰微应该也就是自此开始在国内有稍微多一些用户了,从我刚开始用的时候,那QQ群里可能也就七十个人,后来就变成一千多人。

          反正太微可玩性的确挺强的,就像一个模块化的战车,一开始单文件版没法自动保存的版本就是个自行车,然后我骑着它去旅行,慢慢就给它加各种模块,改造成了坦克。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1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最新
          • 版块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 太微中文教程
          • 新插件投票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