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新 邀请您参加腾讯会议
会议主题:太微社区在线会议
会议时间:2025/01/26 21:00-23:00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 北京
点击链接入会,或添加至会议列表: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dxMndvFggUCN
#腾讯会议:611-679-675
复制该信息,打开手机腾讯会议即可参与
张玉新 邀请您参加腾讯会议
会议主题:太微社区在线会议
会议时间:2025/01/26 21:00-23:00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 北京
点击链接入会,或添加至会议列表: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dxMndvFggUCN
#腾讯会议:611-679-675
复制该信息,打开手机腾讯会议即可参与
@oeyoews 其实还好,并不是抱怨。只是说自己折腾了很久,但山依旧很高,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看来,TiddlyWiki就是一个轻量化和持久化的系统。重点在于轻量化和持久化,这些应该算是TiddlyWiki的特征,并不算是缺点。
目前我知识管理仍旧是用TiddlyWiki,但个人信息管理则基本上是用WPS多维表格实现了。毕竟WPS多维表格免费,功能也基本上都有了。TiddlyWiki还是专注于知识层面的记录了。
这样一看,林一二应该折腾时间更久了,不知道他有没有啥心得,可能过年直播时会说吧。
自学习TiddlyWiki,己有两年半矣,也依旧搞不明白,时时须查文档。忆往昔,颇有感慨,念当下,不知未来。
上次听了一个合桃派的讨论,也可写一写感受。最大的感受就是使用者与工具之间犹如驾驶员与机甲,工具也会反过来影响使用者。
看其他高手演示,使用obsidian或notion,真心感觉他们用得出神入化,人机一体。似乎有什么想法,就能立即写下来,似乎想找什么内容,也能立即搜索出来。仿佛一个太极圈,进去了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
而我学习TiddlyWiki,还不能完全驾驶,只能说正常使用。目前TiddlyWiki最大的使用就是像便签一样,有什么想法就立即写下来,然后打上一个标签。后面有时间就会再整理。这样来看,似乎其他任何一个笔记软件都能实现类似的功能。也难怪最终并没有多少人坚持用下去。
TiddlyWiki仍旧是独特的,其筛选器表达式,仍然是众多笔记软件所未能学习的。其实我挺喜欢这种表达方式的,功能强大又简洁,就是学习成本有点高。另一个就是允许用户直接写代码使用功能。但众多笔记软件也没有往这个方向发展。很简单,笔记软件越来越变成傻瓜软件了。每当用户想要什么功能,呼声最大的就是加入插件系统,然后用插件来实现。结果就是笔记软件想变成傻瓜软件都变不了,插件会把笔记软件隐藏的学习成本全加回来。
不知道未来TiddlyWiki如何发展,一个MWS插件,一个是IOS系统的软件。再加上一个官方插件库。再接下来就是TiddlyWiki的性能和UI,实际上UI是最关键的。为什么笔记软件层出不穷,一个自然是因为AI的加持,另一个就是不断更新且愈加现代化的UI。当然也没有太多的差异化。大部分在我看来就是跟vscode差不多的。我很想模仿一个,但也一直没能实现。
未来希望有时间更深入学习TiddlyWiki吧,使TiddlyWiki再次伟大!
2025-01-22
@机杼 这种分享思路固然不太好吸引到新用户参与进来,但可以避免老用户流失。因为很多人就是刚开始接触过一阵子,之后就没接触了。
另一种分享思路,可以具体解决一些高级用户在折腾TiddlyWiki时的问题。这种情况比较尴尬,上不上,下不下的。说是编程问题吧,又很基础,都是html和css的内容。说不是编程问题吧,又会难倒很多人,浪费很多时间,最终离TiddlyWiki而去。现在我仍旧觉得css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怎么都搞不明白的那种。就听别人讲,看视频就能明白,但一到实际问题时,就啥也不会了。
比如我刚才就遇到一个问题,即如何用插件控制不同的样式。我想到了三种办法,一种用reveal控制,一种用if-else条件语法控制,还有一种是模仿以前代码写的宏。
结果只有宏能够实现完整的效果。reveal控制和if-else控制的css都实现不了。不知道为什么。
想不明白是为啥,不理解是TiddlyWiki背后的机制有问题,还是css用错了。但我基本上也就是增加属性和修改值,理论上不会有那么大的问题,但不清楚为什么另外两种方式不能实现。
首先要说明的是,不是叛教了,我现在还一直重度使用TiddlyWiki,并研究TiddlyWiki。但我发现obsidian输入属性非常丝滑。
举例来说,几乎任何一个属性都像标签一样,直接选择已经有过的值。而且可以直接回车到下一个属性里选择。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TiddlyWiki缺少的。
似乎要专门控制键盘选择还是什么来实现。
@oeyoews 那你会准备介绍一下codemirror6插件吗?因为我觉得还是开发者来介绍比较好一点。我很多功能也没有再探索了,讲起来可能就不太准确了。当然你不准备介绍的话,我可能就会在讲解中提到一下,简单说一下里面的功能。
@oeyoews 你会介绍一下codemirror6插件吗?因为我好长时间没关注了,不知道后面有没有更新。
话说你这种截图背景是用什么软件做的,看上去挺有意思。
没有这种效果啊。
太微官网英文版和中文版包括图片里的太微中文社区教程都没有这种效果。
但一些个人博客有类似的效果。
如果只是想隐藏某个编辑按钮,直接在
控制面板->外观->工具栏->查看工具栏
,把你不想要的按钮去除勾选即可。旁边有个checkbox的。
如果你想呈现出,移动鼠标才显示内容,不移动鼠标就不显示内容,那么需要用css去修改。
来源:参加工作后发现能够自由探索想法的时间并不多,几乎不会再像平时那样一天就好几个想法了。更多的是一周有两三个想法。同时每个想法又往往需要更深入的讨论,有时还需要查找资料。最近发现合桃派的群里有人提到卢曼笔记的编码系统和时间戳作为主ID的管理方式……
我发现使用TiddlyWiki最好的办法是每周记录。每周记录不同于每天记录,不需要无时无刻都想着“我有一个想法,我要赶快记下来”。因为很多这个想法可能只是某个视频或者某段话的延伸。但又是否真的包含思考呢?当然如果觉得很重要,自然可以记下来。但没必要使自己处于一种紧迫的状态。
其次工作之后每天去处理想法的时间很少。一周往往只能把一两个想法深入研究下去。那这样的话,完全可以用周记代替日记。用周记去记录一周的关注点,这一周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和困难,有什么比较好的改进方式或者解决方式。通过一张卡片,一个条目,一张列表,一个简要的记录。而周记又会比月记要好。月记会因为要维持一个很长的条目,而需要不断去维持这个条目,变得困难。同时这个条目也会变得很长。这当然是针对TiddlyWiki来说,像obsidian那样的笔记软件,完全可以用月记的方式记录想法。
总之,一个想法可以有一个条目。但需要有一个索引表,而这个索引表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按时间来索引。会比按字母或者数字或者由两者组合的编码系统索引要好。而按时间来索引则周记是相对更合适一些的。
好消息
我后面认真想了一下这个问题。我需要的其实是让条目出现在我面前,然后我去思考要不要修改这个条目。而且最终大概率是要去修改这个条目才算达到了我的目标。
从这个需求出发,tideme插件就有点不太合适了。因为条目是否需要修改是根据整个wiki来的。比如我现在这段时间对游戏关注比较我多,那么我写的很多关于游戏的条目就相对来说比其他条目更容易得到修改。反之,如果我这段时间看书较多,那么关于书中内容的讨论就会比其他条目更容易得到修改。
如果使用tidme插件一直点简单的话,两三次之后就会把这个条目的下一次展示时间延迟到几个月之后。而我可能只是当时不想要去修改,并不一定要几个月之后再去修改。即这个时间段不好把握。
当然用作记忆方面是没问题的。记住了的东西自然可以往后延迟出现。
按时间来处理比较麻烦。因为太微好像没有自带计时器。只能用js代码了。这个插件也基本上就是js代码。
但可以点击就开始随机,展示在故事河中。
我个人是觉得没必要按时间来展示。因为随机条目的目的是进一步修改条目,防止一些条目被遗忘了。
不过这个插件可以加数值,也就是可以一次展示十个随机条目。我是为了自己方便就用默认的1条。
<$button actions="""<$action-setfield $tiddler="$:/temp/persistent-choose-random" $value={{{ [!is[system]choose-random[]] }}} />""">
Click here
</$button>
<$link to={{$:/temp/persistent-choose-random}}/>
<$tiddler tiddler={{$:/temp/persistent-choose-random}} mode="block">
<$transclude $tiddler="$:/core/ui/ViewTemplate"/>
</$tiddler>
更正一下上面的代码。增加了模板显示的功能。
效果如图。模板展示的好处是你可以去查看链接,或者像节点丸里的内容。总之很方便去修改内容。因为有时候并不需要修改随机到的条目内容,而可能是任何与之相关的内容。
太微实在是太好用了。
$:/plugins/yaisog/choose-random-filter
目前我是安装上面的插件。然后根据插件文档里的内容做了下面这样一个按钮。
<$button actions="""<$action-setfield $tiddler="$:/temp/persistent-choose-random" $value={{{ [!is[system]choose-random[]] }}} />""">
Click here
</$button>
<$link to={{$:/temp/persistent-choose-random}}/>
<$transclude tiddler={{$:/temp/persistent-choose-random}} mode="block"/>
相当于随机展示条目内容。但之后筛选器如何优化就得再看情况了。
目前这种随机性也确实不错,随机了好几个条目,然后之后都进一步修改了。
我记得以前好像有专门随机条目的插件来着。后面再研究研究。
在太微中写了很多卡片,就需要复习。但复习的话如果是自己一个个去点击查看,感觉会容易变得枯燥。当然我目前是自己一个个点开查看的。而如果不一个个去点的话,就是通过随机插件,随机打开条目。一方面有惊喜,也能不断调整笔记内容。但另一方面随机也容易打断思绪。前后笔记内容完全不相关。
所以我就联想到了间隔插件能不能处理这个工作。但首先就是不需要评分。因为这里不是在记忆内容。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笔记时,更不可能用单个评分来处理这个记忆工作。(即如果我需要记忆的话,我就要把这些笔记拆分成很多个小的原子笔记去记忆。)
换言之,需要有一种类似间隔重复的工具来帮助我复习卡片。但不需要依赖评分。我觉得可以使用的参数是,创建时间,最后一次修改时间,字数,以及标签,或者字段等内容。用户也可以自定义筛选器去查看。
比如定义一个非系统条目且无标签的条目卡组。然后一张张展示出来。或者定义一个inbox标签,表示这是放闪念笔记的内容,让用户去查看。
最后修改时间则可以帮助调整算法,也就是如果这条笔记我昨天修改过了,那么就不需要再弹出来了。除非我自己又去修改这条笔记。需要弹出来的是上个月或者上半年我创建的笔记但没有修改的。
不过这里最大的问题在于,太微是一个数据库。所以很多东西并不完全是笔记,也即不需要反复修改。但如果通过标签或者字段来区分的话,还是感觉有些麻烦的。
但可以作为一个讨论的开端。
最近我在构想一种随机性,可以帮助复习条目卡片。但又不是那种全随机,因为有一些条目是不需要随机的。但如何区分出这些条目来比较麻烦。如果通过字段或者标签来处理则感觉很占用空间。通过筛选器去复习比较好。但另一方面数据保存在什么地方。单独保存在一个json文件里吗?也即最近查看的次数,修改的次数等。
$:/plugins/mabuqian/xnote
本插件主要修改自notebook主题插件。因原插件已有多年未维护,加上我对其有一些特殊的修改,故以新的插件名发布。
本插件暂不支持移动端使用,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Code: https://github.com/dongrentianyu/sin
Code: https://github.com/dongrentianyu/sin/
Site: https://dongrentianyu.github.io/sin/
$:/core/ui/PageTemplate/sidebar
被 $:/plugins/mabuqian/xnote
重写,因此默认侧边栏不会被渲染。当卸载插件时,请删除$:/core/ui/PageTemplate/sidebar
以恢复原本的状态。
左侧边栏是由其他插件提供的,右侧边栏才是由本插件提供的。
设置在控制台-外观里。可以自行调整侧边栏宽度和故事河宽度以此达到更完美的适配。插件里的数据比较随意。
我打算做一个魔改版的notebook主题插件。notebook原有仓库都归档了,也基本上没有再维护。
我修改了里面一些配置,用起来舒服多了。
自己从头开始做太难了,而且太麻烦了。改别人的反而愿意去学习。
而且5.3.0之后更新的条件快捷方式,真的非常好用。感觉之前的代码很多都可以重写一下,写成更简单的方式。
像notebook里面很多都还是用reveal微件来控制条件,看起来就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