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eem to support JavaScript. As a result, your viewing experience will be diminished, and you have been placed in read-only mode.
Please download a browser that supports JavaScript, or enable it if it's disabled (i.e. NoScript).
@马萨伊尔 好的,原来是在1楼那里改的嘛,谢谢了。
有一些软件会在注册表中注册协议,像微信和steam就是。太记好像也有注册,Obsidian和思源应该都有。但不是所有软件都有。而要自己添加和修改的话,非常麻烦。所以还是算了,就用一个桌面盒子来整理吧。
https://talk.tiddlywiki.org/t/unexpected-problem-with-tag-pills-on-program-startup/
另外,可参阅上面论坛的讨论,大胡子进一步优化了代码。可以从这些讨论过程中学到很多。
我也想用太微开发 twine 那样的游戏,现在有 tw5-graph 了,就方便编辑网状的跳转了吧。
https://github.com/tiddly-gittly/tw-gamification 里我有一些尝试,不过都只做了一小半。
@w6iyes 一般来说写插件会复杂一些,要考虑到很多场景。平时自己用的话,筛选器很少写这么复杂的。这可能是我第一次用subfilter。
https://talk.tiddlywiki.org/t/fully-automating-tiddlywiki-save-path-management/
英文论坛那边我补充了一个,把日志条目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的方法。我就不转过来了。
#23 @机杼 :
想要掌握更复杂的wikitext用法,可以研究研究官方核心里的系统条目和其他插件中的条目。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用wikitext构建一个组件的。会怎么使用list微件,又如何使用定义的变量。
对的,系统条目里面本来就有大量的现成组件,是最方便的代码样例。 我曾经打算整理总结出来,但是太费时间了,而且之前缺乏语法高亮读起来太困难了。
PS: 关于如何解决wikitext语法高亮的问题,来提高可读性和阅读效率,这里有几种解决方案
教程或者技巧一类的文章,先发布在论坛上,后面逐渐更新到太微漫游文档和太微中文教程中去。
一篇文章分属两个部分,是考虑到可以提高知名度和传播。另外也是TiddlyWiki和markdown的两种不同形式。也许这样效果会好一点。
上面两个网站都能正常加载,但我的博客网站好像就不行。也许是没有开权限?
好吧,要开权限。可以开本地的HTTP,就能加载进来。但如果是本地的话,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还要再研究。
@马萨伊尔
TiddlyWiki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数据库,只是没有交互界面。需要自己重新写一个交互界面出来。自己写的容易定制化,想加什么功能就加什么,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其它笔记软件就不好说了。
我感觉只能手动更新链接。这确实比较麻烦。
感觉这个领域确实是需要AI来做一些辅助工作。
我感觉还是要这种偏娱乐向的内容能获得更多的受众。偏知识向的内容,不咋有人关注。只不过数据来源可能需要爬虫,但现在像豆瓣电影或其它什么平台对这方面限制挺多的。
一年了,这个功能只能5.4.0版本中加入了。唉。
只用MD,对我的工作流和笔记流来说基本上用不到wikitext,如果是md展现不了的内容,这些内容也不会出现在别的笔记软件中
希望能够出一个markdown的根据6级标题折叠的插件来配套,然后通过在字段中选择默认折叠到第几级目录,这样用来写1w字以内的长文章就会很舒服 因为我发现虽然一个条目一个主题比较适合阅读,但是类似MOC这样的条目就适合一个条目中链接成百上千个条目 另外折叠之后的条目如果能在一个屏幕上完全显示,这样可读性就会很高
有没有什么插件能够安装选择是按照创建日期排列条目还是按照修改日期排列条目,创建和修改两个字段应该不会互相干扰吧?
@W1825 我感觉可以等一下MWS的发展。MWS发展起来了的话,十万个条目肯定是影响不大的。因为你可以把不同的东西放进不同的袋子里。